2023作品|代工定制系列-1/700中国海军718工程油水干货补给舰 575太仓舰2002.5
发布日期:2025-04-12 15:33 点击次数:82
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补给场景中的另一艘——太仓舰终于完工了,和之前完工的青岛舰一样,拍一组单船“定妆照”,水景则在施工中。人民海军第一代远洋补给舰,关于此型舰为何称为718工程而并非叫作网络和军迷圈中误传很久的905型,笔者之前也写过专题文章详细科普过(NAVY专题|它不叫905?也没有908?人民海军补给舰型号舰名常见误区及改革后舷号变更情况)。718工程补给舰的诞生和研制背景非常单纯明确,就是为了执行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任务(代号:580任务)的需要,需要建造一支任务配套远洋船队,该建造工程被称为718工程,配套船队包括大型远洋测量船2艘、海洋调查船1艘、远洋打捞救生船3艘、远洋救助拖船3艘、油水干货补给船3艘。718工程配套船只和051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往往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海军尝试迈向远洋的第一步。
图片
但是对于当时仍处于近海防御的中国海军来说,建造远洋补给船属于完全空白,先前无任何经验和技术积累,尤其是补给船的关键设备海上航行高架索恒张力横向干液货补给装置的研制,技术难度极大,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制造,加上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远洋补给船的研制工作只能靠国内科研人员在极其有限的考察参照基础上自行摸索,最终克服种种困难,研制建造了中国海军第一代远洋补给舰。虽然718工程补给舰性能并不算先进,但却是人民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远洋补给力量主力,支撑了海军长达20多年的远洋补给任务,迈出了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第一步,也为海军培养了大批远洋补给保障领域的骨干人才,可谓居功至伟。图片
其中3号舰于1979年9月6日下水,1980年12月入列海军服役初期舷号X575,首次命名为“太仓”号船;后舷号改为北运575,命名改为“太仓”舰,也是从此开始718工程补给船也改称为补给舰;在进入新世纪最初几年太仓舰的舷号再次更改为575。2002年9月,太仓舰更名为洪泽湖舰,舷号改为881,一直保持到2018年9月6日光荣退役,服役整整38年。服役期间,该舰先后完成8次出访任务,10余次赴南沙执行战勤保障,多次参加中外海军联演,是当时是妥妥的“出访明星舰”。图片
图片
图片
比较有意思的是,太仓舰和青岛舰在执行出访任务时还使用了黑色船底漆,当然经过查证太仓舰在2000年时就已使用“黑水线”并保持了几年,可能也与那几年该舰远洋任务频繁有关,关于这块我们到时候有空另开篇再聊。图片
图片
718工程补给舰一直也是笔者非常想制作的一型舰,构造工坊也在几年前出了其中两艘:881洪泽湖和882鄱阳湖的套件。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是构造工坊早期产品,整套板件问题非常多,船体和上层建筑等树脂零件几乎毫无细节,表面粗糙不堪、凹凸不平,小零件部分也是歪七扭八各种糊细节,毫无工整度可言,要不是给了蚀刻片套改补救,只能是双手一摊,直接歇菜。上层建筑只能靠套改中提供的大面积贴片来补救细节和工整度,同时笔者考虑到后续保存性问题(大块树脂+大片PE的夹心结构可能会受到温度湿度变化影响导致崩坏),也尽量摒弃了套改中大片PE甲板的使用,仅使用了直升机甲板部分,同时大块零件粘贴面尽可能打磨平整、增加胶量补强。整个制作过程充斥着大量打磨、修补工作,还需要自己增加一些蚀刻片套改中没有给到的细节,组合度方面更是只能说是非常勉强。整体制作过程大概可以用两个词形容:痛苦、煎熬,坦白地讲完全可以排进笔者制作过的树脂套件的倒数几位(数据亲息怒~)。另外收拢状态的液货补给软管使用了BigBlueBoy出的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1/700补给架设备通用件(实际上是BBB那套匹配小号手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套改中,把补给架设施单拎出来发售的一套通用件,严格来说只能匹配萨克拉门托级,也实属没有办法……)。太仓舰前两座为液货补给门架,最后一座为干货补给门架,总共需要制作4套液货补给管道,不过由于需要还原海上横向补给,因此中间补给门架左舷位置暂时空着。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